人机融合的难点有哪些

人机融合的难点有哪些

人机融合这项技术一旦成熟,人类就可以从云端即刻获取各种知识。人脑的优势在于联想、推理、分析和归纳,机器的优势在于庞大的信息存储量和高速的处理速度。因此在以后的实用性会变得更加强,但是在承接的过程中,也会遇见一部分难点,那么人机融合的难点有哪些?下面为您详细介绍。

一、人机融合的难点有哪些

1、数据与信息、知识的弹性输入——灵活的表征;

2、公理与非公理推理的有机融合——有效的处理;

3、责任性判断与无风险性决策的无缝衔接——虚实互补的输出;

4、人类反思与机器反馈之间的相互协同——更好的调整;

5、深度态势感知与跨域资源管理过程的认知平衡——和谐的调度;

6、人机之间的信任机制产生;

7、机器常识与人类常识的差异;

8、人机之间可解释性的阈值;

9、机器终身学习的范围/内容与人类学习的不同;

10、算计的定义及与计算功能力分配与再分配。

二、如何实现人脑与机器智能的融合 

一方面是硬件,包括硅、电线、晶体管、计算机系统等 ;

另一方面是人类神经系统,包括神经元、细胞等,要把这两者相融,似乎不太容易。

20世纪70年代,随着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,一种类似科幻作品中的“意念控制”的技术出现了,这就是“脑机接口”技术。这种技术将人脑与电脑连在一起,人类大脑不再需要语言或动作,就可以直接操纵机械设备。

脑机接口技术有两种实现途径:

一种是植入式,它指的是测量电极接触大脑甚至插入大脑内部;

第二种是非植入式,指的是测量电极不接触大脑,只采用头皮电极帽、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来传递信号。这两种脑机接口的原理,都是通过传感器采集人脑中的电信号,传输入计算机系统破译信息并转换成计算机指令,最后指挥机械设备完成动作。

目前,尽管人类已部分实现了大脑与电脑的互连,但却远未达到让人脑与机器智能相融合的程度,因为人类大脑的信号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个体差异性。如何让机器正确理解人类的意图,还是一个技术难题。除了“读”信号难外,更难的还是“写”信号。脑机接口是一个新兴的、复杂的、多学科交叉技术,“读”和“写”的背后涉及的神经解码和编码机制仍然是一个“黑箱”,科学家对这个问题的了解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。

未来,人机共融智能的目标是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的互相适应、支持和促进,并实现共同演进和优化。但面临的技术挑战和伦理问题仍需很长的时间去克服,如果您是从事这一领域想要找寻合适的项目进行对接,可以进入元宇宙投融邦官网进行查看相关项目。

元宇宙百科 元宇宙百科
0
0
发布评论
后可评论
0/1000
全部评论

暂无评论,来抢沙发

猜你喜欢 换一批
数据加载中,请稍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