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牛头条 苏州失聪小伙边读研边创业 打造AI手语翻译数字人 让听障者被“听”见

紫牛头条 苏州失聪小伙边读研边创业 打造AI手语翻译数字人 让听障者被“听”见

01:59

翻译软件大家可能都用过,但是你见过AI智能手语翻译系统软件吗?健听者可以和听障者通过软件十分顺畅地交流。带领团队研发出这套系统的是一名从小双耳失聪的苏州小伙,名叫杨阳,27岁。他和志同道合的听障小伙伴一创业搞研发,努力追梦。为了让研发的AI智能手语翻译系统性能更优化,他在工作间隙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硕士研究生,研究方向是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,都和正在开发的智能手语翻译系统相关,读研的同时也在远程操作软件开发。8月30日,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,杨阳说:“我们所做的就是为了帮助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听障人群打破沟通壁垒,让沟通困难的听障者被‘听’见,更好地融入社会。”

从小双耳失聪

不放弃努力,考上苏州大学

近日,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苏州太湖湾数字科技园内,杨阳和几位同事正在这里进行智能手语翻译系统的优化工作。体型纤瘦的杨阳看上去十分精干,工作交流中沉着稳重,耳朵上戴着的人工耳蜗。记者的采访就是通过他们研发的智能手语翻译系统进行的,整个采访过程很顺畅,毫无障碍。记者的声音通过软件识别后,手机屏幕上的虚拟人物会做出手语的动作,这样杨阳可以很快读懂,并且做出回复。

紫牛头条 苏州失聪小伙边读研边创业,打造AI手语翻译数字人,让听障者被“听”见
紫牛头条 苏州失聪小伙边读研边创业,打造AI手语翻译数字人,让听障者被“听”见

杨阳利用翻译软件在和其他工作人员交流

杨阳今年27岁,苏州人。上幼儿园之前,父母发现他学讲话比普通小朋友慢,于是带他去医院检查,没想到医生诊断出他患有先天性前庭导水管扩大,导致双耳失聪,完全听不见外界的声音。

杨阳借助翻译软件告诉记者,“出生之后我的耳朵就听不见了,但家人当时并不知道,后来带我去了上海的医院检查,才意识到我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。父母不舍得把我送去特殊学校,希望我可以像普通的孩子一样上学,于是把我送到了普通幼儿园培训语言表达能力。幼儿园老师用手摸着我的喉咙帮着练习开口发音,但我实在没法准确地找到发音位置,训练了几年,我仅仅只能看懂口型,没学会发声。后来,我也只学会简单的两三个词语。”杨阳遗憾地向记者表示,听力障碍带来了发声的困难,因此在没有翻译软件之前,他们这样的群体与健听人交流是很困难的,他们的声音很难被“听”到。

除了与他人沟通困难,听力障碍也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挑战,“上课时没法听清老师说的话,很多内容都无法弄懂。”学同样的东西,他往往要比同学们多花几倍的精力,“反复看书,看笔记,用手比划着问同学,然后反复做习题。”

因为当时人工耳蜗的技术还不成熟,家长了解得也比较晚,所以直到杨阳上高中时,家人才带他安装了人工耳蜗。有了人工耳蜗之后,他勉强可以听到一些声音了,“但因为装的时间比较晚,效果不是太好,听到的声音比较微弱,高中时听课仍然需要下课后复盘好多遍。”

虽然困难重重,但杨阳从未放弃过学习,2015年,他凭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苏州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。2019年大学毕业后,杨阳应聘到苏州一家游戏公司,成为了一名从事软件开发的程序员。

紫牛头条 苏州失聪小伙边读研边创业,打造AI手语翻译数字人,让听障者被“听”见
紫牛头条 苏州失聪小伙边读研边创业,打造AI手语翻译数字人,让听障者被“听”见

杨阳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

三位小伙伴携手创业

研发AI智能手语翻译系统

“前两年由于种种原因,我换了一份工作,在应聘新工作的时候,遇到了一名和我有类似经历的听障患者果果。她3岁那年突发高烧,数天不退,因此失去了听力。她也因为小时候没有及时接受康复治疗和发音练习,错失了开口说话的机会,如今与人沟通只能靠文字。”

杨阳说,了解了果果的故事之后,他内心受到的触动很大,“果果告诉我,她有个好闺蜜叫萱萱,她们相识六年。因为萱萱是健听人,所以他俩平时的沟通只能靠打字,很麻烦。她们一直想研发一款可以帮助听障者和健听人沟通的手语翻译系统。”了解到她们的想法后,杨阳激动地表示他也有过类似的想法,于是三个年轻人一拍即合。萱萱和果果一起做过多年的手语数据统计工作,而杨阳擅长软件开发,“我们决定一起创业搞研发,用科技搭建听障者与健听人之间沟通的桥梁!”

紫牛头条 苏州失聪小伙边读研边创业,打造AI手语翻译数字人,让听障者被“听”见
紫牛头条 苏州失聪小伙边读研边创业,打造AI手语翻译数字人,让听障者被“听”见

工作中的杨阳

于是,杨阳带着一帮和他一样热血的年轻人开始了追梦之旅。2020年4月,他们的公司在苏州吴中区注册成立,“公司成立之初,资金上存在困难,萱萱主动将自己的房产进行抵押,帮助公司渡过资金难关。”

杨阳告诉记者,他们成立的这家公司是一家残健融合型社会新型的科技公司,专注于障碍人群无障碍领域产品的研发。目前公司由20余名听障者及健听人组成,研发的译语智能手语翻译系统能提供语音、文字与手语之间的快速转换,让听障者与健听人沟通交流更加便捷无障碍。

团队的核心研发人员均为听障者,能精准定位听障者的需求,软件也是由他们基于自身的诸多沟通障碍和“痛点”开发完成的。可以说,他们既是软件的开发者,也是软件的受益者。“公司的小伙伴里既有健听人,也有听障者,公司成立之初,工作交流只能通过纸笔进行,沟通效率极低,而现在我们开会沟通都是用我们自己制作的手语翻译软件,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,提升了沟通效率。”杨阳说。

紫牛头条 苏州失聪小伙边读研边创业,打造AI手语翻译数字人,让听障者被“听”见
紫牛头条 苏州失聪小伙边读研边创业,打造AI手语翻译数字人,让听障者被“听”见

杨阳向记者展示翻译软件

软件精准度可达80%以上

他还利用工作间隙读研深造

据了解,杨阳及其团队研发的这款智能手语翻译系统,可以说是一名24小时全天候在线的手语“翻译官”,旨在为听障者与健听人搭建无障碍信息通道。它的特点是基于聋人团队自建手语数据库和多模态深度学习技术,实现语音与手语的快速转换。简单来说,就是通过AI技术把视频语音实时翻译成手语,从而帮助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实现无障碍沟通。

“最初,手语动画播放时,‘数字人’的动作和表情不能自由结合、表现生硬,这是软件涉及到的最大技术难点。后来,我们通过建立表情层和动作层,设定不同权重,使用状态机制实现手语动作和表情的自由结合,比如动作有10种,表情有5种,那结合起来,就能得到50种不同的状态,大大提升了画面手语的流畅度。此外,研发团队还在算法中融入了自然手语语序、表情、唇语、身体姿态等特性,极大地提高了翻译的精准度,现在实时翻译的精准度可以达到80%以上。”

杨阳告诉记者,他们翻译系统达到了一定的精准度,但仍有提升的空间,因此去年,他在忙碌的工作间隙选择了考研,“当时想读研主要是考虑学以致用,想用所学知识不断优化智能手语翻译系统。了解到北京交通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很适合我,也能对公司的发展有驱动作用。”于是,经历了近一年时间的忙碌复习,他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,如今是一名在读研究生,“现在的研究方向是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,这些都和正在开发的智能手语翻译系统相关,在校读研的同时我也可以远程操作软件开发。”

如今的杨阳一边读研,一边工作,生活变得特别忙碌,时间不够用,常常吃饭的时候还在背单词,每天都很晚睡觉。暑假期间他回到苏州,紧锣密鼓地和同事一起优化智能手语翻译系统。虽然辛苦,但对于现在的生活,杨阳觉得很满足,也很有成就感,“我国现在约有2780万听障人士,占全国残疾人的30%以上。听障人群缺乏从正常渠道获取声音的能力,即便是大分贝的声音在他们听来也是微弱且残缺的,他们很难获得寻常的交流机会,但又渴望与外界产生连结。我作为他们中的一员,深知大家的渴望与需求,因此我和我的团队都希望通过努力,帮助听障人群打破沟通壁垒,更好地融入社会。”

谈及未来发展,杨阳说:“目前,我们正在继续优化手语翻译系统,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从手语到语音的转换,我们希望听障群体的每一个人,每一句话被世界‘听’到。”

紫牛新闻记者 |张毕荣

编辑|张冰晶

剪辑|万惠娟

主编|陈迪晨

图片和视频素材:记者拍摄

扬子晚报·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
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

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

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:

北京大成(南京)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

紫牛头条 苏州失聪小伙边读研边创业,打造AI手语翻译数字人,让听障者被“听”见
紫牛头条 苏州失聪小伙边读研边创业,打造AI手语翻译数字人,让听障者被“听”见

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
0
0
发布评论
后可评论
0/1000
全部评论

暂无评论,来抢沙发

猜你喜欢 换一批
数据加载中,请稍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