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宇宙里的“年”品出什么味?

正月十五,一场场烟花秀在元宇宙上演,虽身处虚拟之中,却可以定制专属烟花,选择不同的造型着装,沉浸式放烟花、看烟花,以及参与猜灯谜等一系列趣味节日活动,相比于现实世界,也是一种别样的过节体验。
而在整个春节期间,元宇宙里也处处充满了“年味”,变身数字人可以在不同的过年场景中穿梭,彼此之间还可以拜年,也有人把“年货节”搬了进来,走走逛逛,随时下单……当在元宇宙里过起传统节日,虚拟和现实之间有了更加紧密的连接。
回到现实世界,“元宇宙”行业也很热闹,过去一年,全国有百余个相关项目获得融资,虚拟正一步步照进现实。
花样很多 元宇宙里过春节
春节前,记者采访于卓时,他正忙着筹备中国首届元宇宙年货节,“从有想法到去做,可能一天时间不到。”在他看来,经过了一年多时间,“元宇宙”的热度有增无减,“过去我们说‘互联网+’,现在各个行业都在‘元宇宙+’。”
2022年5月,于卓从济南来到北京,联合创办了墨宇宙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,打造了一个开放的元宇宙世界——墨宇宙。
“这是我们一起度过的第一个春节。”今年春节期间,于卓和团队在墨宇宙里向大家拜年,身后的场景张灯结彩,透着浓浓的过年气氛。与此同时,还推出了各种过年福利,免费领取兔年限定款国潮服装。
而过年的“重头戏”,莫过于这场元宇宙年货节。据悉,活动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、中国科协人才技术交流中心指导,墨宇宙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、元谷引擎(山东)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,在元宇宙空间布置了10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,可实现复刻现实世界,虚实无缝衔接,跨越时空、沉浸交互、多元化社交。
“参与热情很高。”于卓介绍,开展前已有近三百家品牌参加,覆盖文旅、教育、日化、传媒、食品、生活服务等十多个领域。用户通过手机、网页、VR等多端口登录元宇宙空间,自主选择数字形象装扮后,即可进入博览会现场,“对于企业和消费者,都是一次全新的购物体验。”
资本躁动 百余项目获融资
春节期间,各类庆祝活动在元宇宙上演,与文化结合,与消费结合,营造出了另一番热闹景象。而在过去一年,“元宇宙”在资本圈也成为当之无愧的吸金大户,更有很多大企业跨界入局。

通过梳理各类公开信息,记者发现,2022年获得融资的各类“元宇宙”项目有百余个,涵盖了区块链、数字人、AR/VR设备等多个子行业,融资金额最高可达1亿多美元,获得融资的公司多集中在2020年、2021年、2022年这三年期间成立,还有部分2014年、2015年成立的公司,也在元宇宙概念火了之后赢得了资本的青睐。
去年6月,公司成立还不到两个月,于卓和团队就拿到了1500万元的种子轮融资,资本方包括正瀚资本、方元中环、博瑞长兴、海南新声全等机构,其优势不仅在于技术研发层面,还体现在基于元宇宙平台,可为政府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,在助力乡村振兴、赋能实业产业、促进文化传播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。
此外,政府的支持,也为“元宇宙”的发展添了一把火。据不完全统计,去年至少有30个地方出台了元宇宙相关的政策文件,不乏真金白银的支持。2022年12月,济南也发布了促进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,将从2022年至2025年,面向重点应用领域,遴选一批高价值的元宇宙创新产品、解决方案和示范项目,对入选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的项目,最高补助100万元。
由虚向实 高科技的集合体
立足切身体会,于卓认为,如今大众对元宇宙的认知正悄然发生着变化,从最初“什么是元宇宙”到现在的“元宇宙可以做什么”,“蹭概念”的从业者已经越来越站不住脚,元宇宙正在经历一个由虚向实的过程,“到底如何落地,各行各业都在找结合点。”
依照于卓的理解,他觉得元宇宙可以分三个大类,分别是空间元宇宙、工业元宇宙、产业元宇宙,“在由虚变实的过程中,元宇宙不再仅仅是一个空间概念,更像是一个各种高科技的集合体,赋能各个产业,真正改变我们的生活。”
基于此,于卓和团队梳理出了包括场景经济、创作者经济、H5元总部经济、平台底层技术经济等多个盈利体系,过去一年也将元宇宙加到了不同的领域,搭建了诸如乌镇元宇宙城市体验馆等,“文旅、会展、地产/家装,都有了比较成熟的落地。”
近两年,元宇宙特别火,但会不会火一阵儿就没有了?对此,于卓有自己的见解,“元宇宙不是一个行业,也不是一个产业,是很多技术融合在一起,很多技术在元宇宙这个词出现前就有了,决定了这不会是说哪天没有就没有了。”而且正是“元宇宙”的热度,让很多技术企业有了全新的发展可能,也推动了更多技术的落地应用。
春节过后,热闹还在,元宇宙的春天已是遍地花开。
